老年性耳鸣常见问题

2025-01-04  点击:[]



老年性耳鸣是指随着年龄增长,在无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,老年人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,如嗡嗡声、蝉鸣声、轰鸣声等,常为持续性或间歇性。

- 病因:听觉系统退化使内耳毛细胞受损、听神经功能减退,导致声音感知和传导异常,引发耳鸣。长期暴露于高分贝环境,如工厂、交通要道等,会损伤内耳,增加耳鸣风险。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会使内耳血管狭窄、供血不足,影响听觉器官功能,引发耳鸣。此外,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会损害神经和血管,进而影响内耳功能。老年人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等也可能导致或加重耳鸣症状。


临床表现


- 声音特性:耳鸣声音多样,常见的有高音调的蝉鸣声,多为持续性,会持续不断地在耳内或颅内响起,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;也有像机器运转的嗡嗡声等低频声音,可能呈间歇性发作,时有时无,给患者带来不确定性的困扰。

- 伴随症状:常伴有听力下降,患者对声音的感知和分辨能力降低,影响日常交流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眩晕症状,感觉周围环境或自身在旋转、摇晃,导致平衡失调,增加摔倒风险。耳鸣还会引发耳部闷胀感,使患者感觉耳朵像被堵住一样,有明显的不适感。

- 对生活的影响:持续性耳鸣会严重干扰睡眠,使患者难以入睡或睡眠浅,多梦易醒,长期下来导致精神状态差,出现疲劳、乏力等症状。患者还会因耳鸣产生烦躁、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,注意力难以集中,记忆力也可能下降,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。



诊断与治疗


- 诊断:医生先详细询问患者耳鸣的起病时间、声音特点、变化规律及伴随症状等病史信息,再进行耳部检查,查看外耳道、鼓膜等有无病变。通过纯音测听、声导抗测试等听力检查,评估听力损失情况。还可能借助耳鸣匹配测试,确定耳鸣的频率和响度等特征,结合内耳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,排除听神经瘤等其他病变,综合判断做出准确诊断。

- 治疗:药物治疗方面,可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地尔,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2,以及缓解耳鸣症状的利多卡因等。对于由心理因素导致或加重的耳鸣,可采用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,帮助患者调整心态,减轻耳鸣带来的心理压力。耳鸣习服疗法通过让患者听特定的声音,逐渐适应耳鸣,减少对耳鸣的感知和困扰。佩戴助听器可在改善听力的同时,一定程度上掩蔽耳鸣声音,减轻耳鸣对患者的影响。对于药物和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耳鸣患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,如内耳手术等,但手术有一定风险,需谨慎选择。


预防与护理


- 预防: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,必要时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具。积极治疗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控制病情发展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适量运动,保证充足睡眠。同时,要学会调节情绪,减轻压力,避免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。

- 护理:家属要多关心患者,耐心倾听其感受,给予心理支持。帮助患者营造安静、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,减少外界噪声干扰。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,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,丰富生活内容,提高生活质量。


下一条:老年性耳聋常见问题

关闭